保保
n…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虽然“传统文化”这玩意本身就槽点满满
但是有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我们不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辩证法里有一个概念叫“扬弃”,这个词同时有着相反的两个意思——丢弃和保存,用一个比较庸俗的方式去理解的话:如何丢掉一个东西,永远丢掉让它不再被发现、拿出来?把它埋土里好好保存!;如何好好保存一个东西?把它好好丢土里别瞎放!
回到传统文化,它们自然有它们灿烂的地方,这是无需多言的,在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们那些烂的地方,去看看它们是如何烂掉的,然后才能更加毅然决然地放弃它们;以这个目的去看待过去,那其中的“糟粕”就是最有价值的精华。
更进一步,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不可化约的,甚至在古代其中的“糟粕”才是真正起着治理社会的作用的玩意,“糟粕”才是整个文化的核心与枝干;反而那些什么被叫做“精华”的仁义道德才不过是无用的、装点的花叶罢了。而它们是如何失败,如何成为了弃用之物;对这个问题的深究,以对“糟粕”为为中心的研究,去思考在现在的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会比所谓在表面上搞什么“取其精华”有意义有价值的多。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这描述、批判的不仅仅是“宗教是鸦片”,还有另一层“为什么人民需要鸦片?为什么人会需要这种虚伪的安抚?”如果停留在前一层 道德式的批判,反而正中下怀,甚至这正是维持着原本那种现象的一股力量。即使能一次次使用暴力进行二次修正,也只是饮鸠止渴而已。
类似的,面对底层人民,如果问的是“他们天生自私懒惰狡诈…”,他们天生如此不堪、而需要人上人们的施舍与怜悯……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姿态;这些是“事实”,更准确的说,是对事实的遮蔽,然而这种遮蔽正恰好构成了、维持着事实的存在。如果想要有所改变,至少要问“他们是如何成为他们的,他们为什么需要以这种姿态才得以生存?”
在这里可以顺便看一看“主流的”心理咨询、致力于消除病人表面“病症”的“心理学”。我是说,如果“病人”是因为糟糕的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等等整个社会环境而“生病”,那一遍遍去做电击、去吃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去做心理咨询,这真的有用么?做完一次心理按摩然后又踏入那糟糕的生活,然后再次“发病”。治疗技术本身没错,甚至很多十分有效,但不应该停留在“解决病人自己的病症”,如果只是这样,不如说是在维持病人的病症。
成瘾
成瘾机制是什么,如何避免成瘾?比如上微博。
李扬记得有人用小白鼠做过相关实验。大概是把一样的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在狭隘的铁笼里,一组在温暖阳光的、有合适交配场所的总之就是很舒服的环境里,然后两个组内都提供有清水与含有海洛因的水源。最后的现象是,在笼子里的小鼠会疯狂的喝含有海洛因的水,而在舒服环境中的小鼠并没有刻意饮用含海洛因的水的现象。
还有越战之后美军向越军投放了大量毒品,期望他们成为瘾君子拖垮国家,可是事与愿违,九成的越军在战争结束后,在回到了家庭社会生活中后,并没有继续毒品上瘾。与此相似的一些重症病人也会使用一些类毒品药物用来安抚,但病好后,回归生活后,也不会成瘾。他们做了什么才能比去一趟戒毒所还管用?
这样看的话,我就觉得人最上瘾的是生活,只有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才会沉浸到另一个世界里。黄赌毒,麻将游戏手机小视频…有时候,错的可能不是它们,而是糟糕的生活,在自己状态不佳的时候摆上来的这些东西,就像活在铁笼中小鼠面前的海洛因一样。
封建社会为什么对性那样敏感反对,大概,如果不这样压制的话,那样的社会真的会因此崩塌的。也许也可以这样解释今天的中东为什么女子活动的受限到连出门露脸都不许,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性如果不加控制,社会,会崩溃。
最近也有人抱怨AO3被封嘛,有些,无奈吧。有人羡慕外国的分级制度,能让带有一定程度的暴力色情的作品不至于被完全封禁。但是,也许,这些对于目前的中国,真的还不适用。
对于个体来讲的话…如果自已的生活不够如意的话,也是,只能先避开那些容易成瘾的东西,真正能改变自己处境打破那铁笼的,不是这些啊。不过有些情况例外,比如抑郁躁郁症一类的,通过小说动漫等不那么刺激的东西沉浸到另一个世界里,的确有一定的“治愈”效果。
2021-09-18
宗教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也许有的也不仅是对宗教和所谓资本主义的批判,这甚至可以是一种叙述、实指。也许在那时,宗教真的有实际的阵痛的作用,甚至直到现在一些对患癌的病人的临终关怀,除了打各种drug镇痛剂,就有推荐去信教的…
原神-AI翻唱_AI纳西妲_大悲咒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有点绷不住。今天的游戏,二次元,这些东西也许也有着和宗教类似的,很强的抚慰痛苦的作用。…我会感觉,很难说这是好还是坏,但在我实习的那小半年,窝被窝里打游戏,可能,确实算那时为数不多的安慰了。
2025-08-28
生病
中学的生物课上,我们知道感冒发烧中的很多让人难受的症状的直接原因并非那些病毒细菌,而是我们免疫系统调节的结果。——体温升高并不是细菌繁殖直接造成,而是免疫系统发现后与下丘脑与什么体温中枢反映后调节的结果。体温升高本身是为了解决、消灭病菌,而不仅仅是让人难受。 而面对这些症状,除开一些免疫系统紊乱的特殊情况,我们都知道要治疗、要消灭的并非是“体温升高”这个症状本身,而是跟随着症状一起,跟随着免疫系统发现的异常开始,去帮着免疫系统把那些病原体干掉。
我曾喜欢把这样一个逻辑套在玉玉上,玉玉所做的绝不是简单的折磨人。那是一股逼迫自己离开原来那种糟糕生活的力量,那些痛苦在催促着改变的发生。 我不喜欢那些抗抑郁抗焦虑之类的药。它们有好多时候都被滥用了,父母吵架磕一片,和对象分手磕一片,考试砸了磕一片…更有一个笑话,焦虑所以吃抗焦虑的药,吃了片安定类的又变玉玉了,又去吃抗抑郁的让自己兴奋起来… 那些精神疾病,它们也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只为带来痛苦的疾病。它们本身也是种机制,以某种方式在催促着事情走向正轨。
如果大家全都在糟糕的工作环境中被超额剥削着还能开开心心的,社会就根本不会也不需要改变了。 同样的,无产阶级所经受的痛苦也是,不应该简简单单让人闭嘴完事。相反,要让这些痛苦与癫狂完全的展露出来,只有这些癫狂才能拯救创造了这一切的这样一个可悲的时代。
保保
o((>ω< ))o
意识形态依赖于将自身矛盾外化为“排泄物”进而一次次结构自己。
确实可以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或者理论中穿透意识形态,可以造出一大片充满所谓的智慧,批判…
但…
穿透了意识形态,又… 能做什么呢
只有煽动群体性赤裸欲望与廉价仇恨的东西才能真正“团结大多数”,成为“人民的代表”。
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它通过树立一个外部敌人或内部叛徒,将群体的挫折感和愤怒导向一个具体目标。通过许诺摧毁这个目标后可以瓜分利益(土地、财富、地位),从而高效地凝聚人心。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极端民族主义的扩张、甚至是某些时期的阶级斗争,都符合这一模式。
它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直接、情绪化的解决方案,极易被理解和接受。
也许可以颠倒黑白,还可以颠倒白黑,也许…